2023年,中国楼市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调整,这场调整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自2021年起持续至今的漫长过程。 今年三月,市场进入新的震荡期,开发商纷纷祭出打折促销策略,甚至出现广东惠州开发商“对折售房”的极端案例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与此同时,二手房价持续下跌的城市数量不断攀升,8月份百城二手房价已连续六个月下跌,下跌城市高达96座,与7月份持平,这冰冷的数字清晰地描绘出市场低迷的现状。
这场楼市寒冬的成因复杂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首先,三年疫情的冲击导致居民收入下降或失业,许多家庭无力承担高昂的房价,购房能力显著降低。与此同时,改善型购房需求日趋理性,那种盲目跟风、冲动购房的现象已成为过去式。其次,长达两年的楼市调整已耗尽了市场的赚钱效应,不少炒房客因持续亏损而选择退出市场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低迷。
展开剩余68%近期,除了成交量低迷和房价下跌,楼市还接连遭遇四大“寒流”,预示着房价下行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大,普通购房者需谨慎决策,避免成为房价上涨二十余年后的“接盘侠”。
第一场寒流:开发商持续爆雷
恒大地产的爆雷事件犹在眼前,碧桂园美元债券违约的消息接踵而至,富力地产又申请破产,这并非个例。 大量数据显示,许多国内开发商负债率已超过100%,债务危机如达摩克利斯之剑般悬挂在楼市上空。开发商的持续爆雷导致大量烂尾楼出现,严重打击了购房者的信心,也为楼市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第二场寒流:房产税与“房东税”的预期
长期低迷的楼市也波及了土地市场,各地卖地收入大幅下降。 在这种情况下,开征房产税的呼声日益高涨。专家预测,一旦国内经济出现好转,房产税试点范围将迅速扩大,并有望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全面实施。 这意味着炒房者的持房成本将显著上升。 此外,部分城市酝酿开征“房东税”,即对超过免征额度的出租房屋租金征税,这将进一步增加房东的经营成本。
第三场寒流:二手房挂牌量激增
自2023年4月起,全国二手房挂牌量持续攀升。6月份,全国13个重点城市的二手住宅挂牌量同比增长高达25%。 这背后是炒房者对楼市未来走势悲观,纷纷选择抛售房产,落袋为安。 9月份,一线城市实施“认房不认贷”政策后,二手房挂牌量更是迅速增加,上海、北京、广州的挂牌量分别逼近20万套、19万套和13万套,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二手房价下行的压力。
第四场寒流:购房者理性回归
三年疫情的洗礼,让购房者更加理性务实。 央行二季度调查数据显示,倾向于“更多储蓄”的居民占比高达58.0%,较上一季度增长0.1个百分点;而倾向于“更多投资”的居民占比则下降至17.5%,较上一季度减少1.3个百分点。 居民储蓄意愿的增强,无疑对楼市构成重大利空。
总而言之,中国楼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,多重因素交织叠加,导致市场低迷持续,房价下行压力加大。 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,务必保持理性,谨慎决策,切勿盲目跟风,以免成为这场市场调整中的牺牲者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