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战后期,中国军队取得了不少大规模的胜利,但在抗战初期,日军战斗力强劲,而我军整体实力相对较弱,鲜有大规模的胜利。万家岭大捷便是抗战早期,唯一一次实现全歼日军的著名战役。那么,这场战役究竟发生了什么?点个关注,我们接着聊!
自九一八事变以来,日军便开始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。特别是卢沟桥事变后,日本人的气焰更为嚣张,肆无忌惮地在中国展开军事行动。从北平开始,日军陆续在上海、天津等地建立军事基地,占据了周边大部分地区,随即开始向中原腹地推进。
说实话,起初日本人的野心并没有那么大。毕竟中国是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国,幅员辽阔,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,不可能一下子全吞下去。那时日本大概只想夺取部分土地,补充国库。然而,战争进展让他们大跌眼镜:原以为中国军队弱不禁风,结果却表现出强烈的抵抗力,这让日本人逐渐变得野心勃勃。在轻易拿下东三省以及北平、上海这些大城市后,他们的侵略野心随之飙升,妄图彻底吞并中国。
于是,日本军队从南京开始,接连攻占了中国多个重要地区,尤其盯上了中国的铁路交通要道。南京的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这两条交通大动脉,成为日军觊觎已久的目标。一旦这两条线路被日军控制,将对中国的战略运输和补给体系造成毁灭性打击。
在当时的局势下,中国只有两条选择:一是投降成为俘虏,虽然伤亡较小,但领土主权必然丧失;二是坚持抵抗,即便付出惨重代价,也能让敌人明白中国人不会轻易屈服,甚至有可能吸引更多人加入抗战,最终争取胜利。
展开剩余78%毫无悬念,我军选择了奋起抗争。为抵御日军的进攻,军方高层组织了武汉会战,努力凝聚更多中国人的力量共同抗敌。万家岭大捷便是这场抗战中最著名、规模最大、也是唯一一次全歼日军的战役。那么,这场战役究竟是怎样展开的?
1938年6月,日军集结约一万七千余人,准备进攻万家岭战区,与中国军队展开激烈较量。在此之前,日军用整整二十天时间,连续突破了我军多道防线,这极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。日军高层认为,中国军队根本不堪一击,即便敌军兵力远超他们,也能轻松取胜。
因此,这支不到两万人的师团,便义无反顾地深入万家岭阵地,准备迅速攻占据点。
必须承认,日本军队的战斗力确实不容小觑。虽然日本领土面积不大,但南北文化和民风差异显著,北方部队作战风格尤为凶悍,粗犷勇猛。这支进攻万家岭的部队由四个步兵连、炮兵连,甚至配备了工兵连和骑兵连,整体兵力虽不算庞大,但配备齐全,堪称一支正规大部队。
因此,在战斗开始前,几乎没人看好中国军队,普遍认为我军必败无疑。日军士气高昂,甚至有人轻蔑地说,可能根本用不着什么重型武器就能拿下万家岭。
然而,俗话说“骄兵必败”,果然不假。日军抵达万家岭时,发现这片战区被我军布置成一个布满陷阱和埋伏的陷阱。万家岭地处山区,地形复杂崎岖,拐个弯就可能踩中埋伏或炸弹。尽管日军机动性强,有坦克和飞机支援,但山区地形严重限制了重型装备的发挥,甚至摩托车也难以有效行动。日军自己也承认,这场战斗根本用不上大规模重装备。
我军在万家岭集结了一万多精锐部队,分布在各个战略要点,准备迎战。
战斗一开始,我军便取得了胜利。遭遇的第一波日军是地方军部队。地方军与正规中央军相比,训练和装备略显逊色,但这支来自湖南的地方军早在淞沪会战中表现出色,实力不可小觑,因此被安排驻守万家岭前线的重要据点——金官桥。
战前,日军对金官桥进行了长达两天的大规模轰炸,企图摧毁防御工事。但金官桥设有坚固掩体,炮弹并未奏效。轰炸结束后,掩体虽成焦黑,但我军官兵毫发无伤,令日军大感意外。
随后日军亲自进攻金官桥,却被我军炮火打得措手不及,根本没能顺利占领。
日军虽多次尝试正面进攻,但我军坚韧不拔,短时间内无法攻破防线。无奈之下,日军改为从金官桥两侧发动攻势,然而我军早已在周围布设埋伏。
战况异常激烈,日军为突破防线竟使用了毒气弹,这一卑鄙手段让我军一度陷入困境,日军成功占领部分山头。但这仅仅是开始,随后的战斗中,日军伤亡惨重,人数累计超过一万。
尽管如此,日军仍执意要攻占万家岭阵地,准备从我军防线薄弱处发起突破,意图一举击溃我军。
但我军已决意歼敌,双方多次激烈交锋。为了迅速结束战斗,驻守万家岭的部队紧急请求支援,附近的66军带领一万多名士兵赶来增援。
最终,我军攻入日军大本营,成功歼灭号称精锐的日军106师团。万家岭大捷也因此成为抗战初期唯一一次全歼日军的辉煌胜利。
尽管作战时间较长,我军也付出不小伤亡代价,但仅用十二天时间,就将近两万名日军打得溃不成军,为当时困境中的抗战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
日军绝对没有预料到自己会遭遇如此惨败。更没想到的是,几年后曾被视为“不败王国”的日本军队,会狼狈撤出中国,从此不敢再轻易侵犯。
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我们下期继续聊!
发布于:天津市睿迎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